《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适用于理实一体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训环节)
课程编码: (可暂不填) 课程类别:B ( B类:理论+实践,C类:实践)
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开课单位:交通工程系
学时:96 学时 编写执笔人:李小伟 编写日期:2015.10.19
审定负责人:吴波 审定日期:2015.10.23
一、学习领域课程定位
《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从业人员取得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的相关科目,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结合汽车检测与维修岗位的需求,以讲授常用汽车的结构、检修方法为基础,并重点突出基于工作过程所涉及的汽车结构、工作原理、使用、维护、检测以及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基本知识。本课程构建于《汽车识图》、《汽车机械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上,主要培养员工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对发动机机械系统进行检查与测量,分析零部件技术性能,并对故障部件进行维修与更换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员工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 先修课程名称 | 《汽车识图》 | 《汽车机械基础》 |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 《汽车常用工具与设备使用》 | 
| 同步课程名称 | 《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 | 《汽车电控技术应用》 | 《汽车电气设备检修》 | 《汽车安全与舒适系统检修》 | 
| 后续课程名称 | 《汽车综合故障诊断实训》 | 《汽车整车拆装实训》 | 《汽车维修质量检验》 | |
三、学习目标
本课程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情景化教学,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融为一体,使员工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同时得到提高,具备较强的从事本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基本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胜任汽车维护、检修、性能检测、故障诊断与修复、汽车运用管理等相关工作。
- 知识目标 
- 掌握发动机的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有关知识。 
- 掌握汽车发动机各子系统、总成和零部件的功用、结构、与工作原理。 
- 掌握汽车发动机零部件耗损、检验和修复的相关知识。 
- 技能目标 - (1)具有制定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维护、故障诊断和修理作业计划的能力。 - (2)具有正确进行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各组成部分及总体的检测与调整的能力。 - (3)具有正确进行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修的能力。 - (4)具有分析与描述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工作过程并诊断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的能力。 - (5)具有对已完成的任务进行记录、存档和评价反馈的能力。 
- 素质目标 - (1)具有较强的岗位安全责任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和经济意识。 - (2)具有作业小组团结,沟通协作能力。 - (3)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 (4)具有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 
- 课程内容及要求 - (一)总体 
| 学习领域名称 | 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 | 教学时间安排:96学时 | 
| 职业行动领域描述: 1、能够正确规范地使用发动机检修常用工具; 2、具备发动机机械系统拆装能力; 3、能正确分析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并进行维修。 | ||
|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在技术人员判断发动机故障后,确定需要总成解体时,维修人员按照维修手册的规范程序,拆卸发动机并解体,进行零件清洗,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检测、零件更换、装配、吊装,并作调试准备;确定外围零部件(诸如皮带、风扇、水管、水箱、支承胶、排气管与排气垫等)需要更换时,维修人员拆卸并领取对应型号的配件,完成装配,并作各总成的调试检查,确认其工作状态正常,填写维修工单交付检验,工作过程中遵循现场工作管理规范。 | ||
| 工作对象/题材: 1.执行发动机拆装安全操作规程; 2.认知发动机总体结构及功能; 3.认知并拆装曲柄连杆机构零部件; 4.认知并拆装配气机构零部件; 5.认知并拆装润滑系零部件; 6.认知并拆装点火系零部件; 7.认知并拆装冷却系零部件; 8.认知并拆装燃料供给系零部件; 
 | 工具: 常用工具:翻转架、单臂吊、梅花扳手、套筒扳手、扭力扳手、开口扳手、风动工具等; 常用量具:万用表、千分尺、塞尺、磁力表座、游标卡尺等; 专用工具:火花塞套筒、活塞环拆装钳、气门拆装钳、诊断仪等。 教学工具:教材、任务单、工作单、教学课件等。 劳动组织: 1.从教师处领取任务,作业后交付。 2.从工具库领取工具,作业后归还。 3.从资料室领取维修手册,作业后归还。 4.从配件部领取配件及耗材。 5.与同伴协作完成作业。 | 要求: 执行过程的考核,以每个学习情境作为考核单元,具体包括自我行为规范、学习过程考核、学习结果考核和职业行为考核四部分,分别占30%、30%、20%和20%,根据各学习情境的重要性分别给与0.3、0.3、0.4的权重系数,得出最终成绩。 | 
| 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采用什么形式上课): 教学组织:采用行动导向,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在校内的一体化实训室进行。 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法、经验反思等。 | 
(二)学习领域设计
| 学习情境 | 学习单元(根据需要设计) | 参考学学时 | ||
| 情境名称 | 学习内容 | |||
| 1.发动机总体认识 | 1)发动机的类型、构造、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发动机机械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3)发动机主要零部件名称; 4)常用诊断设备和仪器的使用。 | 1.1汽车发动机机械总成及零部件认识 | 8 | 8 | 
| 2.曲柄连杆机构的检修 | 1)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功用及工作原理; 2)曲柄连杆机构的零部件名称及作用; 3)使用仪器和工具对曲柄连杆机构的零部件进行检测和维修。 | 1.1机体组的拆装及检修 | 6 | 22 | 
| 1.2活塞连杆组的拆装及检修 | 8 | |||
| 1.3曲轴飞轮组的拆装及检修 | 8 | |||
| 3.配气机构的检修 | 1)发动机配气机构的结构、功用及工作原理; 2)配气机构的零部件名称及作用; 3)使用仪器和工具对配气机构的零部件进行检测和维修。 | 1.1气门组的拆装及检修 | 8 | 24 | 
| 1.2气门传动组的拆装及检修 | 8 | |||
| 1.3气门间隙的调整 | 8 | |||
| 4.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检修 | 1)汽油发动机燃料供给系和点火系的结构、功用及工作原理; 2)汽油发动机燃料供给系和点火系的零部件名称及作用; 3)汽油发动机燃油系和点火系的零部件检测和维修。 | 1.1化油器的拆装及检修 | 8 | 20 | 
| 1.2汽油供给装置的拆装及检修 | 12 | |||
| 5.发动机冷却与润滑系统的检修 | 1)发动机冷却系统与润滑系统的结构、功用及工作原理; 2)发动机冷却系和润滑系的零部件名称及作用; 3)发动机冷却系和润滑系的零部件检测与维修。 | 1.1冷却系统的拆装及检修 | 12 | 22 | 
| 1.2润滑系统的拆装及检修 | 10 | |||
| 合 计 | 96 | 
(三)学习领域设计细化说明
表1 发动机总体认识学习情境
| 学习情境1:发动机总体认识 参考学时: 8学时 | ||
|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汽车发动机总体认识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和实施,使员工掌握发动机类型、构造、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能够对发动机零部件进行正确的识别并描述其作用和原理,并最终掌握发动机的二级维护技能。 | ||
| 学习单元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 单元名称 | 任务载体 | |
| 1.1汽车发动机机械总成及零部件认识 | 时代超人AJR发动机、富康发动机 | 列举法、讲授法、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实训教学法 | 
表2 曲柄连杆机构的检修学习情境
| 学习情境2:曲柄连杆机构的检修 参考学时: 22 学时 | ||
|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曲柄连杆机构的检修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和实施,使员工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通过对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检修、更换、检查与调整,最终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技能。 | ||
| 学习单元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 单元名称 | 任务载体 | |
| 1.1机体组的拆装及检修 | 时代超人AJR发动机、富康发动机 | 列举法、讲授法、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实训教学法 | 
| 1.2活塞连杆组的拆装及检修 | ||
| 1.3曲轴飞轮组的拆装及检修 | 
表3 配气机构的检修学习情境
| 学习情境3:配气机构的检修 参考学时: 24 学时 | ||
| 学习目标 1.通过对配气机构的检修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和实施,使员工掌握配气机构的作用、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通过对配气机构的拆装、检修、更换、检查与调整,最终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技能。 | ||
| 学习单元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 单元名称 | 任务载体 | |
| 1.1气门组的拆装及检修 | 时代超人AJR发动机、富康发动机 | 列举法、讲授法、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实训教学法 | 
| 1.2气门传动组的拆装及检修 | ||
| 1.3气门间隙的调整 | 
表4 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检修学习情境
| 学习情境4: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检修 参考学时: 20 学时 | ||
|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汽油机燃油系统的检修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和实施,使员工掌握配气机构的作用、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通过对汽油机燃油系统的拆装、检修、更换、检查与调整,最终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技能。 | ||
| 学习单元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 单元名称 | 任务载体 | |
| 1.1化油器的拆装及检修 | 时代超人AJR发动机、富康发动机 | 列举法、讲授法、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实训教学法 | 
| 1.2汽油供给装置的拆装及检修 | 
表5 发动机冷却与润滑系统的检修学习情境
| 学习情境5:发动机冷却与润滑系统的检修 参考学时: 22 学时 | ||
|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发动机冷却系统与润滑系统的检修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和实施,使员工掌握配气机构的作用、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通过对发动机冷却系统与润滑系统的检修的拆装、检修、更换、检查与调整,最终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技能。 | ||
| 学习单元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 单元名称 | 任务载体 | |
| 1.1冷却系统的拆装及检修 | 时代超人AJR发动机、富康发动机 | 列举法、讲授法、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实训教学法 | 
| 1.2润滑系统的拆装及检修 | 
五、考核方式建议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标准,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技能考核和能力考核,注重多维度考核。建立过程考评(任务考评)和期末考评(课程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具体考核原则建议如下:
- 将员工的学习成果与学习过程相结合; 
- 将考核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结合; 
- 将教师评价与员工自评、互评相结合; 
- 将知识能力考核和职业素养的评价相结合; 
- 将仿真考核与现场考核相结合。 - 六、教学资源及参考书 - 1.教材建设(自编校本教材或推荐教材和指导书: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 - 田有为,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检测与修复,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0 - 2.参考书 - 陈立旦等,发动机机械故障诊断与检修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5 - 3.网络资源 - 教学辅助动画、视频等。 - 七、课程教学环境要求 - 1、校内外实训基地 - 针对课程教学要求,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与企业联合,开拓校外实训基地,使员工有条件进行岗位体验,培养职业素质。 
- 信息资源 - 建立教学保障资料库,将专业图书、音像等资料集中管理和集中使用,并不断更新。将教学文件规范化、充实化,严格按教学文件开展教学,有力监督教学的实施。 
- 网络资源要求 - 将专业资料上传,教师备课时可以及时查阅,开拓了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建立虚拟教学环境,拓展学习途径。开通专业技术网站,利用网络优势快捷获取有价值的学习和研究资料,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 八、教师要求 - 对任课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 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具有“双师”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要求。 

